笔趣阁

笔趣书吧>兰芝不好惹 > 第84章 齐王与成王(第1页)

第84章 齐王与成王(第1页)

英芝夫妇和睦,对舒家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

朝廷上,也有好消息,南国公主已经启程,不日将入大夏和亲,圣上已派齐王前往大夏与南国的边境,亲迎南国公主入大夏。成王在中原地区抗旱,也有消息上奏,中原地区虽然少雨,也有旱灾,但并没有之前的奏折上说的如此严重,如今旱灾已得到控制,也没有出现蝗灾,圣上自然高兴。

中原旱灾得到控制,本来是好事,可总有人见不得好事,说什么中原旱灾本来严重,饿殍遍地,怎么成王一到,旱灾就很快得到了控制。早年的黄河洪灾是成王主持兴修的水利,如今也是成王控制的旱灾,怎么这事儿就如此赶巧了。

这种话,朝臣们自然是不敢说的,成王再怎么说也是皇子,不是朝臣们可以议论的,却是实实在在有这样的言论在。具体是从谁那边传出来的,自然也好猜。齐王奉旨前往大夏和南国的边境,接南国公主入大夏,无非就是其他几位皇子罢了,总不可能是远在中原的成王自己散布的消息。

朝廷上流传出的,关于中原的消息,自然不及圣上了解到的多。关于中原的情况,成王已经原原本本的全部上奏了圣上。除了旱灾的事情,成王还说起了另一件事。中原是有旱灾,却并不严重,怎么说呢,只要官府开放粮仓,粮价便不至于疯涨,百姓也不至于惶恐至此。中原旱灾,朝廷减免税收是常见的操作,圣上在一早得知中原大旱的消息时,也是这么做的,已经下旨减免了中原一整年的税收。可到了实际操作层面,却不是这个样子,底下的官府巧立名目,变着法子的从百姓手里收钱。这还不算完,更有甚者,官商勾结,哄抬粮价,一斤粮食的价格比平日贵出十倍还不止。朝廷拨给的救济粮,自然也没有到百姓手里。这些钱粮,自然也不可能凭空化了烟,自然是去了某些人的口袋里。

成王存了心思,一开始主动请缨的时候,便请圣上留中了要派钦差大臣前往中原的消息。又和侍从们化作商队,假意路过中原,成王行事向来小心,没几日的功夫,便将中原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待成王亮明身份,出现在府衙的时候,中原官场竟无一人察觉。

成王了解清楚之后,依旧是默不作声,成王是奉命来抗旱的,中原官场贪腐之事,非同小可,必得圣上肯,才能有所决断。当着官吏们的面,成王看到的,只当没看到,听到的,也只当没听到,只管抗旱、分粮,也会特意嘱咐给百姓们留下来年的良种。今年已是误了农事,便和农官们一起想想办法,误了农时,也不能让百姓这一年都靠着官府的救济粮度日,总要有个收成才是。

官吏们想求见成王,甚至不用思齐、云汉和行苇出面,下面的人就已经把人堵了回去,很简单,如今最重要的,自然是百姓们眼下和将来吃饭的问题。官吏们回回碰一鼻子灰,又无可奈何。官吏们也知道,成王怕是已经知道了,只是如今不好作而已,若是没了成王,中原旱灾的情况,便再无人知晓了。可惜官吏们小看了成王,成王早已将中原的情况上奏圣上,在官吏们还在纠结要不要除掉成王的时候,圣上已经重新任命了刑部侍郎为钦差大臣,与成王一道处理中原官场一事。并传令临近府衙,通力配合成王及刑部侍郎,彻查中原官场,必要时也可动用武力镇压。

舒家的得到消息后便知,中原的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处理完的,齐王虽然已前往边境迎接南国公主,齐王是兄长,自然是要在成王之前成婚的,可齐王的王妃毕竟是南国公主,大夏与南国风俗多有不同,怕是还得一段时间圣上才会真正安排齐王和成王的婚期。反正兰芝也不着急,婚期本就在晏平三十年春,能多在家住些时日也是好的。

舒家如今一帆风顺,舒岩修与琼芝,二人的婚事,如今都已纳征结束,舒家正与傅家和庆国公府商议具体的婚期。云芝的婚事,也讨来了顾家少爷的生辰八字,如今在问吉。其实倒也不必,只是舒老爷是礼部尚书,自家闺女出嫁,上头的哥哥姐姐们都是走了遍完整的“六礼”,当然兰芝除外,兰芝是圣上直接赐的婚,轮不到舒家多嘴,到了云芝这里,自然也是要走完一整套“六礼”的。

云芝和杨姨娘自从挪回了玉春堂,日日在张氏夫人面前候着,倒是安生了许多,据兰芝所知,云芝连一个茶碗都没摔过。可越是如此平静,兰芝越觉得不对,云芝从前那般折腾,怎会真的甘心嫁于顾家,怎会如此老实。事出反常必有妖,兰芝总有种暴风雨前的宁静般的感觉。

如今两位少奶奶身子越来越重,再怎么说那也是大少奶奶嫡亲的小姑子,二少奶奶自有孕以来,便是各种不适,兰芝是真的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特特去麻烦两位嫂嫂,她们二人能平安生下孩子,兰芝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毕竟上一世,确实没有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出世的记忆。杨姨娘母女如今住在玉春堂,琼芝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琼芝不比祥芝,要想琼芝帮忙,必得说得清楚明白才是,偏偏这又是不能说的。祥芝如今和岩弘一道读书,也不比从前清闲,再说就算张氏夫人再喜欢祥芝,也不能允许祥芝整日在玉春堂打探消息。自己也只能借着到玉春堂帮忙的功夫,偶尔打听些东西出来。如今,自己身边已是被安排的如铁桶一般,兰芝自信,自王嬷嬷以下,自己要带去成王府的陪嫁,都是她们不可能收买的。便是日日吃的东西,兰芝也是验过了才进口的。如今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纵然被动,纵然可能防不胜防,这一世,兰芝也绝不会让杨姨娘母女称心如意。

据说南国公主在大夏与南国的交界处,向着南国国都的方向叩拜,尔后命人装上了南国的一捧黄土,方踏入大夏国土。既入大夏国土,南国的兵士便不好再护送南国公主,只留了南国使团,虽南国公主一同入大夏。

又据说,南国公主和南国使团入大夏的第一夜,便遇到了刺杀。这确实很奇怪,虽说是两国交界之地,可两国的布防却从未松懈,更何况南国公主和南国使团初入大夏,大夏的防守,只有更严密。

再据说,齐王殿下英勇无比,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带领兵士们全歼刺客,甚至活捉了几名刺客,刺客却是当着齐王殿下的面,服毒自尽。后经检查,这些刺客将毒药藏在了后槽牙中,正如齐王殿下所见,若是行动失败,便是以死谢罪。南国公主和南国使团安然无恙,南国公主甚至连刺客的面都没见到,见到的只有地面上被打扫过的,已经渗入黄土的血迹。

还据说,此消息传出,南国国主本来还是很震怒的,南国拿出诚意,送南国公主入大夏和亲,却在刚踏入大夏,就遭到了刺杀。后听闻齐王殿下的英勇行为,倒是不怎么生气了,刺杀这种事,谁又说的准,齐王倒是个不错的,能在危急中护得南国公主平安,护得南国使团无恙,也算是个可靠的。

关于南国公主和南国使团刚入大夏便已遭遇刺杀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圣上的耳朵里,朝廷上也是议论纷纷,大部分都认为是北梁欲破坏大夏与南国的联姻,才从中作梗。兰芝却不敢苟同。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一直到上一世兰芝被毒杀,也没有定论,兰芝却觉得不一定是北梁。组织刺杀的,无非是不希望南国公主嫁入大夏,从这个角度考虑,有可能是大夏和南国的主战派,若是南国公主死在了大夏,大夏和南国必然要打起来。当然也有可能是北梁,若真是北梁,北梁的手,可就伸的有些太长了。但如果换个角度,是有人不希望齐王娶到南国公主,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便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齐王求娶南国公主,以齐王为的现皇后一派的势力自然不容小觑,先皇后一派、四妃、其他皇子未必会乐意见到这样的情形,这边是大夏朝自己的内乱。

当然以上都只是兰芝自己的想法,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纯粹属于兰芝自己瞎想,兰芝也不打算告诉任何人,自己烂在肚子里就好,这种事,即便自己是日后的成王妃,也是不好置喙的。

再说成王在中原的收获,中原的官场已经烂了大半,也却有洁身自好,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清高之士,这些官吏下辖县衙,本就比其他地方富庶些,虽遭遇旱灾,百姓们日子不如往年好过,但好歹还能过得下去,官吏与百姓们一条心,旱灾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还有些是投鼠忌器的,这些县衙大多是贫困的,便是丰年,百姓们的日子也是难过的,更别说碰到个灾年。官吏们也是与百姓一条心,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可手里没钱,仓里无粮,便是有心,也是无力,便只能依附旁人。

成王微服走访了中原,对这些情况也是略知一二的,在处理上,成王与刑部侍郎的意思相左,老规矩,成王规规矩矩的将所有情况上奏圣上,言明自己的想法和礼部侍郎的想法,也提到了折衷,最后看圣上的意思。

可不管怎么说,中原官场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少不了要有人补上这些空缺。大夏朝的惯例也是,父子不同朝,简单说便是,一户人家,若是有父有子均为官,便得有一人外放。以舒家为例,舒老爷、舒岩博、舒岩修三人为官,三人现在都是京官,而且都是进士出身,舒岩修更是新科进士,必得有一人外放才是。舒老爷是礼部尚书,南国公主已入大夏,最近好像北梁又有重提和亲一事的念头,礼部确实离不开人,便只能是舒岩博或者舒岩修。尴尬的是,舒岩博的妻子,舒家的二少奶奶正怀着身孕,舒岩修正在说亲,婚期尚未定。两人好像都不怎么适合这个时候外放出去。自然是否外放的问题,舒家说了也不算,还是要看圣上的意思才是。

圣上向来痛恨贪官污吏,很快便有了决断,徒、流、死,中原官场空了大半。有罚自然也有赏,不同流合污的,多少都升了官,投鼠忌器的,则是头上悬了把剑。

很快也有圣旨来了舒家,舒家二子舒岩博,就任中原。

成王和齐王,算是前后脚回京,成王就自己外带侍从,无牵无挂,再加上成王近几年常在外地办差,路上的经验也是很丰富滴,一回京回京,度自然比较快。刑部侍郎没成王那么好的体力,刚开始还能勉强和成王持平,没多久便跟不上成王的脚程,便是照顾着刑部侍郎的度,成王他们一行的度还是蛮快的。

南国公主到底是女眷,又有南国使团一群文人,自然不能跟齐王和兵士们相比,回京的度,自然也就慢了些。

成王回京后没多久,齐王也回了京。一路上风尘仆仆的,进京城之前,南国公主特意吩咐下去,南国使团必得打起精神来,不能让大夏的百姓看笑话。

成王见到这位南国公主,是在朝堂上,南国公主既入大夏,自然是要来拜会大夏圣上和皇后娘娘的。看年纪,南国公主应该和兰芝差不多年纪,都是花一般的年纪,却要背井离乡,远嫁和亲。身为皇室,受天下之养,自然也要担天下之责。南国公主入大夏和亲,大夏与南国也能和平共处至少十数年的光景,于边境百姓,于兵士们,于两国都是好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