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叔叔头皮顿时就炸麻了。
难怪那一船的老同学都用惊恐的眼睛望着他。
我的小叔叔说,这种感觉就跟喝醉了酒的人一样,明明脑子是清醒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那时候也是,无论如何都没法闭上嘴,那个丧戏就像是从他嗓子里涌出来的洪水,一股股劲儿冲得舌头自己在动,冲破了两瓣嘴皮子,一串串词曲儿往外喷涌而出。小叔叔听到自己的声音已经哑了,嗓子里一股血腥味儿,再这么唱下去他就真的要呕血了,可他就是停不下来。
中邪了。
我的小叔叔心想。
水里的东西就是被自己唱出来的,河上的雾气估摸着也是,可这是咋回事呢?
小叔叔想不明白,他也来不及想明白,他不能再让这丧戏唱下去,再唱下去就要出大事了。可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捂上也没用,掐喉咙也没用;他也管不住其他船上、岸上的那些人,那些人也中邪了吗?小叔叔的眼珠满船乱瞟,最后落在那个收录机上。他一把把收录机拿到怀里,那个收录机还在录音,小叔叔也不管,按开广播开始找调频,他想找一个放戏曲节目的电台,让那里面的戏歌把自己的嗓子给硬压下去。这就跟打野台一个道理,我的小叔叔心里想的是,无论广播电台里面放什么戏,只要音够高,气够足,能盖住他唱的丧戏调子,他就有救了。
那个时候的广播电台少,小叔叔颤着手指拨了老半天,一个台还没找着,那收录机的单喇叭里发出嘶啦嘶啦的声音,听得人心慌。那一船的老同学里面,那个作家,还有一个当老师的,是文化程度最高、最聪明的两个人,他们看出来小叔叔想干嘛,就凑过脑袋来帮着找。
收录机是那个作家带来的,他会摆弄,三下两下就找到了一个地方电台,里面果然在放戏曲音乐,就擦着汗叫起来,说“可找到了!”但我小叔叔的脸色却沉了下去。
那个电台里放的,是《霍光鬼谏》,也是丧戏。
又连找了两三个台,放的都是丧戏。
作家就慌了神,说:“不该呀,这年里头,怎么每个电台都放丧戏呢。”
小叔叔在心里冷笑了一声,他心里头已经知道了,今晚无论找到多少个电台,里面放的肯定都是丧戏,没有一个会例外。
作家也是昏了头,也不想想这时候都几点钟了,除了夜间新闻台,怎么还会有广播电台在播音。那个年代不像我们现在,广播电台也好,电视台也好,九点之后基本就没节目了。
他们收听到的,谁知道是哪里发出来的电波,搞不好根本不是人。
小叔叔摆了摆手,想让作家别找了。可作家不死心,还在嘶啦嘶啦地拨弄着调频,又调到一个台,在放《牡丹灯》,里面一个女鬼似的声音咿咿呀呀地唱:“落到阴司千条路,边条鬼道去寻魂,有亲有戚寻亲戚,无亲无戚说花文,好哥哥,你带佢去,你带佢回……”
小叔叔听到心烦,一把从他手里抢过那个三洋牌收录机,就往地上一摔。
作家叫起来:“你疯了,这个可贵了——”
小叔叔心想,都这个时候了,谁还管你这东西贵不贵。
当了老师的同学劝说:“你们都冷静点!”
其实不用他劝,船上的人都安静了。
那个收录机摔到地上之后,不知道一下跳到了哪个调频频道,变成了一个男中音,用再标准不过的普通话,在那儿一个一个地念名字。
“陈志明,男,35岁;佘志华,男,22岁;周志敏,男,40岁;李雪峰,男,41岁;陈瑾宜,女,7岁;余勇,男,33岁;邓可辉,男,28岁……”
船上的人都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广播电台,这些名字又是怎么回事。
“好像是一份名单。”作家说。
听了一会儿,又说:“杨志国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儿听到过。”
别人都没想起来,只有小叔叔的脸色变了,杨志国就是之前唱《游四方》的铁板道人,被他认出声音叫出了名字的村书记。我的小叔叔听到了好几个名字,有的是来打野台被他认出声音的人,那个唱《驻马》的,唱《打金枝》的,还有的是他认识的村子里的人的名字,年龄也都对得上。
我的小叔叔听着听着,脸色越来越白,他已经听出来了,像这样叫播音员用标准的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地清清楚楚念出来的名单,名单上又全都是普通村民的,只有一种可能性。
那个当了老师的老同学说:“这好像是什么事故的死亡名单。”
卖货郎
小叔叔终于不唱了。
作家毕竟聪明,他看到船上的小桌子上摆着红糖白面馒头——那是龙王爷神诞日的寿糖(我们这儿管什么点心都叫糖),差不多有男人的拳头大小,随手抓了一个往我的小叔叔嘴里塞了,叫他整个儿填在嘴里,终于把他的嗓子眼堵上了。
我的小叔叔一边抓着自己的喉咙一边翻白眼一边给作家递了一个感激的眼神,作家救了他一命。他知道自己再唱下去就真的要吐血了。
小叔叔不唱了,那个莫名其妙的广播电台也不广播了,船上一下子静下来,这才发觉原本热热闹闹的河面上,现在竟然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河上之前挤满了船,船上都张灯结彩的,把河面映得通亮,现在四下却黑漆漆的,浓重的夜雾里头一点光也张望不到,莫非是刚才小叔叔折腾的这一会儿工夫,已经夜深了,船都划走了,人都散场了,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