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种出这么长,这么大,颗粒这么饱满的玉米棒子呀!
后勤两位记录的同志更是手都在抖:
这产量,比他们农场的产量还要高出一倍吧!
称重、计数,最后算出两亩地的产量总共是五千多斤。
注意,这是才扒了皮的湿棒子,还没有脱粒没有晒干的。
但就算是这样,依然震惊到所有人。
尤其是村里的村民们,他们只掐指一算就得出结论:
时宁这两亩地的玉米,亩产达到五百斤!
五百斤啊。
什么概念?
比他们村里人种的,产量至少高了一百斤往上。
五十斤的玉米面就能让一家三口吃上两个月,高一百多斤的产量,就能多出半年的口粮!
有村民早已经按捺不住去刨时宁种的红薯,结果就刨出来一堆红薯。
要知道,时宁地里的红薯,种下去的时间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个月。
两个月,一根红薯藤的产量是五六个婴儿拳头大小的红薯,接下来可还要继续生长三个多月才会收获。
那也就是说,到收获的时候,那婴儿大小的红薯个头至少还要再长大一倍。
嘶!
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堆肥的效果这么好吗?”
有人出疑问。
时宁也惊讶呢。
玉米是她看着成熟的,虽然跟别人家的确实有对比,但她自己的感觉并不强烈。
红薯不一样。
红薯是一直埋在土里,她还没来得及去关注的东西,她是真不知道红薯的产量也会这样高。
“嫂子,还请你将堆肥的方法传授。”
是后勤的两位同志。
他们的反应快,立刻就收好纸笔走到时宁面前,十分郑重的朝时宁敬礼。
时宁毫不犹豫的点头:
“我一直都有做记录,等会儿回去就把笔记给后勤送过去。”
好像已经不需要再验证,也没有人再质疑时宁的堆肥方法有没有用,所有人都将期待的目光看向刘爱华那将将一亩的玉米地里。
于是,十多分钟后,刘爱华地里的玉米产量也大致算出来了,跟时宁这边的相差无几。
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时宁的堆肥法确实有用。
“我哩个娘嘞,我还是第一次种出这么好的玉米棒子。”
刘爱华拍了拍胸口,不敢置信的眼神落在她地边那一堆玉米棒子上舍不得挪开。
她咧着嘴笑得黄色的牙花子都出来了,靠近时宁在时宁的手臂上拧了一下:
“时宁啊,我不是做梦吧?”
时宁:“……”
是不是做梦,你倒是拧你自己呀!
时宁笑着伸手,在她胳膊上使劲拧了一下:
“疼不?”
“哎呦我哩个娘嘞,你轻点!”
她来回抚摸着被时宁拧疼的手臂,嘴角却依然没有耷下去过。
“哈哈……”
众人欢天喜地,像是他们自己丰收了一样,又从村里推了板车驴车,或是挑了竹筐出来要帮时宁和刘爱华收获的玉米送回去。
“把我的分开送,送后勤去,我们家人少,这么多玉米我们家也吃不了。”